Tuesday, May 31, 2011

為甚麼?為甚麼?為甚麼?為甚麼選ESADE?

有好一陣子我都多少會看王牌大賤諜。兩位主持人真的不是我欣賞的,但沒辦法,他們抓到了男人的重點,後面兩位助理主持人總是我愛的身材啊!況且,我又有好友偶而會客串,只好被制約了... Orz

有看過的人應該都知道助理主持人的台詞「為甚麼?為甚麼?為甚麼?」,所以先偷用一下來當我的blog title吧!

去ESADE,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選擇。去西班牙讀書,更是很多人無法理解/諒解的。去玩還差不多,但即便西班牙現在以旅遊出名,台灣還是很多人對這個曾經的世界強國完全不瞭解。

那我幹麼去?


說我要去ESADE,不知道這個學校來歷的人大概以為我是進了甚麼無名的野雞學校,說出來氣勢大概比UC Irvine, UIUC這類學校低了一大節。我只能說... Google很好用,拜一下有益健康囉!畢竟Financial Times 2011排名在Duke旁邊,前後幾個學校有西北Kellogg、U of Michigan Ross、Dartmouth等... 其它如US News、WSJ、The Economist等的排名也都很誇張的前面。只可惜,歐洲學校(英國以外)或許因為語言、國情不同,對大中華區的國家來說比較陌生,除了旅遊景點、名車、名牌等之外,大多人可能對這些國家的瞭解是少之又少。別說別人,連我自己當初跟學校第一次接觸時,都沒想到排名有到這麼高,害我後來申請時真的很擔心到底有沒有機會。

先說一下為甚麼好了

1) 排名高

如上面寫的,學校排名高啊!好吧,這年頭排名高不見得代表知名度高,而我也不是排名的信徒,因為排名如乳溝一樣,有很多「解決方案」,但,別忘了排名高的萬年牛校在學生方面是很挑的。讀MBA的重點是甚麼?賺大錢?要怎麼賺大錢?要不要同學幫忙?要找好工作,需不需要大公司來學校徵才?自己開了公司後人才要怎麼找?上104?還是找學弟學妹或找同學介紹比較快/比較好?我在加拿大讀了兩間大學,Simon Fraser University跟多倫多大學。SFU已經算很好的學校了,但跟萬年龍頭UT比,學生的素質還是有差。我說的不是學習能力,而是世界觀跟企圖心。同樣的,我弟先讀Duke後讀UPenn Law,感覺上他的同學又跟我的同學更強。同樣花大錢出國,你想要跟甚麼人建立甚麼樣的人際關係?

再者,ESADE只是大中華區的知名度略低,因為過去並沒有太注重大中華區招生,但全球知名度可不低。以台灣來說,第一位校友應該是2003年畢業的,所以在台灣招生才剛10年。也是因為感覺上ESADE知名度跟排名好像差距太大,我還特別寫信問了一些歐洲原廠的車廠公關朋友們,結果回來的答案一致是「放心去吧!」我未來或許會在亞洲發展,但短期應該不會是替亞洲公司工作。與其相信一般台灣人歷來偏好英美的觀念,我寧願聽車廠告訴我的話。畢竟... 他們才是未來有可能hire我的人啊!

最後,這幾年大陸留學生誇張多,GMAT考生每年破紀錄,而個個又都為了想要去美國而擠破頭。靠著各種合法或不合法,光明或不光明的手法,反正亞洲學生都很會考就是了。我考個690還被很多學校說不夠好(有沒有天理啊?你們北美考生也才差不多這個成績... 我可是加拿大人ㄝ!),也就是說,競爭是莫名其妙的激烈,連UC Irvine這樣的學校都可以很挑。Irvine同學別說我找碴,畢竟以UCI的排名,別說放到歐洲去,如果沒有那個C,不是在LA,而改放到北美其它地方,能有這麼多學生申請?而GMAT平均又有辦法高達670?之前有次在MBA Fair,看到UC Riverside(沒錯... 沒上排行榜的學校)前面排的比加拿大的Queen's、York、美國自己的U of Maryland、Rice、U of Virginia、英國的Cranfield跟ESADE、IE人多,就知道偏見有多重了。

喔~這樣說,你是不是要問,這不是我上面寫的重點嗎?沒錯,但別忘了,這種挑法只是挑出最好的亞洲學生還有最會考試的學生。我對全班都是全球最好的學生比較有興趣。況且,我不想整班都是華人,更不想整班都只是考試很強而已。MBA是講實戰經驗的...

2)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

頭殼沒壞掉,口袋也有預算的人,應該不會沒事花個近千萬去買林口。如果可以買的起大安信義區,誰不想?我住過大安信義,也住過內湖,住內湖我都感覺上是二等公民了,所以要說location不重要,鬼才相信。重點是,如果今天台大放在嘉義或台東,台大還會能是萬年龍頭台大嗎?能面對政大清大交大的挑戰還坐的穩穩的嗎?所以,你說location重不重要?

甚麼樣的location好?亞洲?歐洲?美洲?那你就得想想自己的需求了,但記住,MBA不是如我弟這種法學生一樣每天窩在圖書館裡把Anti-trust反脫斯法背到滾瓜爛熟就可以成功,而MBA recruiter也不會如law firms一樣把成績看的這麼重。MBA學生比任何其它科系更注重人際關係。與公司的networking對法學生來說是錦上添花,對MBA學生來說是生死關卡,履歷丟過去,人家會不會記得,或者人家會不會通風報信先給你報職缺,都在這時決勝負。既然如此,你該去鄉下,還是待在城市?隨便看看FT的排名,Top 10除了INSEAD在如詩如畫的楓丹白露以外,哪一個是在鄉下?雖然Cornell也算是排名很高的學校,但如果不是Cornell或知名度低一點,真的有多少recruiter願意花5~6小時從紐約過去Upstate New York?同樣的,如果Cornell或Duke是在LA, SF, NYC, Chicago, DC這樣的大城,他們的排名會不會更高?如果Detroit還是40年前的車壇霸主而不是現在的鬼蜮,U of Michigan的排名會在近年略微下滑嗎?

好吧,那近年亞洲學校也崛起了,歐洲學校在台灣知名度也有所提升,兩者又該怎麼選?

這點對我來說,是簡單不過的選擇了。我在加拿大長大,東西岸都住過,畢業後又回台灣四年。也就是說,北美、亞洲我都算是混過了。歐洲對我來說只能說是很合理的選擇。

選擇歐洲,也是為了未來著想。不論是我當汽車媒體或後來Freelance當顧問,我的線/客戶都是歐洲車廠的總代理,英國車廠全部都曾被我握在手上過,而雙B以上的品牌差不多全都是我的。這幾年新聞最愛報的幾家千萬身價的超跑/房車,除了Ferrari/Maserati以外每一個都是我的線(難到公司裡也有反脫斯法不能monopolize?)。如果我想要繼續做汽車相關的工作,我就與這些車廠脫不了關係。歐洲是傳統奢華商品的發源地,又擁有三大車展(法蘭克福、日內瓦跟巴黎),對我來說,怎麼算都是歐洲分數最高。

不選亞洲,原因也很簡單。我在選校時跟很多亞洲學校談過。以我要走的汽車產業,亞洲學校幾乎是「完全不了解也沒興趣」。即便中國取代美國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,即便大陸車廠買下Volvo,即便北京的新能源政策可算是相當創新、有野心和遠見,亞洲學校還是完全不想碰這些題材。對不起,我讀MBA不只是為了兩年後的工作,更是為了未來... 沒有隨著潮流變動,而只想要維持IB/Consulting這些傳統出路的學校對我一點興趣都沒有。

選了歐洲,又為何選Barcelona?這倒不是100%我選的。畢竟我是要轉行(還是轉業?),對我來說internship經驗很重要。而因為我想走的是較為複雜的產品規劃,要接觸的面很雜(例如:新能源開發/政策、公共政策、行銷、財務、市場分析、後勤/Operation Management等),之前又從來沒有這方面的正式教育,我要選修的課很多。歐洲一般MBA採一年制,對於已經工作多年,打算在原有產業繼續發展的同學們是很有好處,但對我而言卻略嫌不夠。況且,難得在歐洲生活,我也沒打算屁股還沒坐熱就閃人。所以,雖然情感上我比較偏好英國,想進去的車廠也是英國品牌,但看到唯一有2yr program的就只有LBS... 而LBS又偏向金融產業,跟我八字不和。

Barcelona兩間學校剛好都是多少2年制(ESADE最長為18個月,其實也不過是比所謂2年制短個3個月... 況且,要是在最後一學期交換學生,就是21個月了)。但除此之外,2yr的選擇不多。

當然,如果Barcelona很鳥我也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如同Cornell在選校第一輪的時候就剔除了。但BCN好歹是世界出名的城市,而且重要的是,這是西班牙離歐洲各國最近的大城。2小時飛行距離內倫敦、巴黎、日內瓦、法蘭克福、慕尼黑、Stuttgart等汽車重鎮都被cover了。就算我要去找位於英國中部鄉下的Lotus, Aston Martin, Bentley等,我大不了早上6點飛,大概中午就可以開車或搭火車抵達(不過應該不必這麼苦命,飛regional airport就好了)。加上歐洲很多廉價航空,如果真的要拼networking機會,這樣的地理條件加分很多。要進consulting/investment banking/consumer marketing的同學們不用擔心像我這麼苦命,學校的名氣保證你的選擇會很多...

提到這點,也不得不提ESADE的鄰居,IESE。這也是同樣西班牙名校,離ESADE走路大概10min吧?就像上面提到,如果Cornell沒如此出名,又有多少recruiter願意去那邊recruit的意思一樣,recruiter來一趟Barcelona,可以一次接觸到兩個歐洲top 10學校,將近500人的學生,你說划不划算?對recuiter划算,自然來Barcelona徵才的意願與機會就多了。

在追夢上常看到對於想申請IE, IESE, ESADE同學的反應是「幹嘛去西班牙?不過是個二流國家...」「會西文又怎樣?」的反應。我只能說風水輪流轉。西班牙把全世界打趴的時候,鄭和下了南洋我是不清楚,但起碼power projection絕對不是同等級的,別因為八國聯軍時西班牙沒湊一腳就看不起人咩。而即便今天,沒錯,西班牙是歐豬之一,懶散的方式連我都想拿鞭子把weekday下午在沙灘鬼混的型男美女們趕回去上班,但反過來想想,一個曾經的世界強國,難到現在就會一無可取嗎?當然不可能。況且,他們的路鋪那麼好,以我的經驗,雖然沒德日兩國的好,也差不了多少。大陸、台灣的同學們,如果這樣的國家是二流,那連把路鋪平都可以成為政績的大陸台灣算哪一流?

「會西文又怎麼樣?」這類的不屑,我本來真的是懶得去提,但不提又不爽。是啊,現在大陸火紅了,全世界都想去那邊賺把錢。但這不也代表大陸/亞洲得跟全世界做生意?這時多個語言不是多點優勢?一般台灣/大陸學生只會兩種語言。說難聽點,英文有可能比我好嗎?中文有可能比我好那麼多嗎?別忘了,我曾經是靠敲鍵盤寫中文賺錢的,連我都覺得我的語言能力不夠,那這些GMAT英文考不到40分/90 percentile的,是憑甚麼看不起多一個語言的優勢?撇開大陸學生不談,對於靠著貿易為生的台灣來說,南美是個龐大的市場,而偏偏大多台灣公司完全無法在那邊住腳。或許他們沒興趣,但萬一哪一天大陸市場太難拼了,或太貴了,或whatever,而公司想去南美發展,這時,你還會看不起擁有西文能力的人嗎?就算不去南美,猜猜美國第二大語系是甚麼?拉丁裔在我們有生之年,就會成為美國第一大族群。別的不說,我這次從美國回來,行李被安檢打開,裡面留的紙條上只有兩種語言,一個是英文,另外一個猜猜是甚麼文?可不是中文啊!想去美國(特別是南加州、德州等南部各州)的同學們,比起你的亞洲同學,這時多會西班牙文多好?我有個學長,當初不幸在歐洲沒找到喜歡的工作,回台在某大科技上市公司工作不久,就被調去歐洲。為啥選他?還不是因為有歐洲經驗還有英文、西文雙語優勢?

在這裡順便說一下,ESADE以前有硬性規定畢業前西班牙文要達到某個等級,確實讓過去的學長姐們吃了不少苦頭(但也沒人抱怨就是了)。現在學校已經取消這項硬性規定,所以對語言能力比較沒把握的同學來說,別擔心這點。不過學校還是會針對不懂西班牙文的學生在開學前來一個禮拜,每天5~6小時的密集西班牙課程。這主要是為了生活便利/安全起見,畢竟要在那邊生活,這還是必要的。

最後當然是非正經原因了。你想在Barcelona待兩年,還是密西根冰冷的冬天?想搭Barcelona完善的捷運,還是費城那種晚上11點要等將近20分鐘,捷運站內外都有流浪漢、看起來準備掏槍爆頭的混混,還有到處亂竄的老鼠的地鐵系統?況且,Barcelona是文化重鎮,文化對行銷人可是很重要的一環啊!我是很愛吃的人。Barcelona有Michelin Star的餐廳很多,密度大概除了巴黎以外很少有城市能比的上,而西班牙料理近年又是美食界的寵兒,號稱有機會取代法國成為美食第一大國,能讓我不動心嗎?做marketing與PR,不懂點酒、美食,真的很難把活動做好。能假公濟私的享受美食又學這方面相關的文化,實在是我很難拒絕的機會。

我五月剛好去了費城參加我弟的畢業典禮,倒是有幾個認真的點要說。以MBA學生的生活形態來說,七晚八晚才吃飯很正常,半夜回家也很正常。生活便利性跟安全性都很重要。即便如費城這樣的大城,說真的,晚上要找東西吃還真麻煩,通常10點一定last call了,回家開伙又要搞到12點... 西班牙人晚吃的習慣倒是正中下懷,跟同學開會或K書結束後,剛好還可以方便的吃個晚餐。而安全性方面,我在Barcelona混了10天,就算一句西班牙文都不會說,半夜走路我也不怕,也沒有覺得有「絕對不能去」的地方。在費城,說真的我還會怕。我弟很少去7-11,就是因為他覺得隨時會有armed robbery發生,而費城絕對不是美國最危險的城市...

Oh yeah,忘了說,大家不是很愛Zara?Zara這裡買很便宜 :)

3) People people people

上面說過,同學是很重要的。先別說未來怎樣,光會計、財經把你轟的昏頭時,這時有個聰明又願意幫你的同學整理上課重點,或坐下來幫你衝刺絕對會讓你願意吃素一個禮拜。但,每個人不同,你得自己決定你想要甚麼樣的同學。有些人喜歡當獨行俠,那ESADE或許不適合你。有資格進這個校園的人很多,但admissions officers更注重的是,這些人進了校園後,是會全心幫助同學,讓大家都能盡情發揮,還是來陰的,為了一個offer、一個面試、一個A來搞別人?或許你會覺得你歷來是獨行俠,不需要團體合作,但別忘了,teamwork是很多公司很看重的一點,況且,一個teamwork很差、不和睦的學校,你要如何期望未來能隨便打電話給多年沒見的同學,甚至是從未見過的學長或學弟幫忙?

ESADE從一開始就很強調teamwork這點,一開始我也質疑「到底有沒有這麼神?」加上對Barcelona的陌生,我覺得自己得去看看,今年三月就去參加學校的Open Weekend,認識未來的同學還有現任學生。

這種東西,感覺上跟宗教差不多。信者恆信,不信者恆不信。但我信了,而且中毒很深。我遇到的同學,背景一個比一個硬,語言一個會的比一個多。在北美、亞洲,學生會說兩個語言(其中一個還要是英文)就算不錯了。在ESADE,三個語言是標準配備(英文、西文、母語)。拿一個比利時學長來說好了,甚至是英、法、西、德文都很流利。另外一個日本學長,甚至用西班牙文上當地電視台的日本賑災活動接受訪問,告訴西班牙人日本3/11地震後的現況。而工作背景也是如此,跨國大公司出身的隨便抓都有,project manager, consultant, accountant... 甚麼都有,但從頭到尾都在自家工作的也有,非營利團體出身的也有。簡單來說,同產業都找的到,但卻找不到一個人工作跟你完全相同的。題外話:以能力來說,我絕對不會比較差,但以背景來說,我倒是很想問我的admissions officer她到底看上我哪一點?因為... 同學的背景真的很硬啊~

更重要的是,雖然這裡人人都有理由驕傲,大家卻都很好相處。Open Weekend兩天中我每天晚上都拉同學出去吃飯喝點小酒,看看Barcelona夜景,才剛認識卻又感覺認識好久了。

相信我,就算ESADE的平均GMAT分數*在追夢上會被說得好像連三流的美國學校都進不了,但學生素質絕對不是你該擔心的問題。倒是如果你英文還不夠流利、個性不太會哈拉,趕快趁機練習一下!我們上課不可能沒有發表個意見或直接站上台present,所以表達能力很重要。而以我對ESADE人的瞭解... 不哈拉真的很難,要我們很安靜也很難... 隨便幾個站在一起就可以哈拉很久!

4) Fit

學校很強調Fit這點。你就算考個750,沒有想幫同學的心你也進不了這個學校。我在Open Weekend就遇到一個applicant,背景很硬,成績也不錯。他進了IESE,但ESADE卻最後沒進。這傢伙跟我混了兩天,也混成好友,所以我雖然不知道學校為何沒給他offer,卻猜的出來。他畢竟是獨行俠個性,雖然也是好人一個,但卻明顯的跟在場其它已經拿到offer的同學個性上差很多。這絕對是團隊至上的學校,所以如果這不是你的個性,或許這會讓你很痛苦,甚至無法接受團隊的「累贅」。

對我而言,這個學校卻是完美個符合我。我跑車開很多,但到最後,每次開車門就感覺「這是我的車」的跑車,卻一直只有Aston Martin跟Porsche。這個學校就是給我這種感覺,從一開始有點莫名其妙的開始接觸,到最後收到入學,一切是這麼的平靜。就連我拿到offer那天,我也沒太大的反應,雖然開心,但卻好像一直知道我一定會拿到,因為從開始就覺得這會是我的學校。奇怪吧?

不難看出,我的career goal跟大多讀MBA的人很不同。按照大多美國/亞洲學校比例,每年約有1/3的人進consulting,1/3進IB,剩下的到處分散,其中以marketing為最大宗。

很可惜,marketing只是我的候補。我要的,很多學校卻以近乎空白的眼光告訴我,他們對這個沒接觸也沒興趣。這點在亞洲學校最明顯,甚至有招生官告訴我,如果我想進汽車產業,那我只好在學校自生自滅...

ESADE不同。除了許多學長早就在汽車產業發展以外,學校更是注重「你要甚麼」,而不是「學校要甚麼」。學校不會嘗試把你放進一個你不適合或沒興趣的產業。學校有興趣的是幫你進入你要的產業,做你擅長的事情。或許這點對有些要進入IB/Consulting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差別,但對我而言,差的可大了!

Fit對我的定義是「對你最好的選擇」,不見得與「別人認為是你最好的選擇」,或「排名最高的選擇」相同。或許我是真的很幸運,ESADE不僅是我排名最高的選擇,是我周邊朋友、車廠告訴我的好選擇,更也是我自己最偏好的選擇。希望大家都如此幸運吧!

5) Diversity

ESADE每年大概收180~190個學生。如果照美國學校的比例來說,大約有30~40%是國際學生,但在ESADE,這個比例大概是80~90%,有高達45個國籍。平均而言,每個國家大概才4~5個學生吧?

或許有些人會不喜歡這樣,而習慣班上有10~20個台灣同學可以一起照顧,但說真的,以後上班能挑嗎?我能挑一間全都是嘉義人的公司嗎?我可以不要有天龍國人嗎?除非在民進黨/國民黨黨部工作,不然能說我只想跟藍營/綠營的人工作嗎?當然不可能。This is life。早點適應早點把這個轉成你的優勢吧!

以我來說,我是完全不介意,而且更把這個當成我未來發展很重要的一步。從小在加拿大,我爸媽就沒有選擇住在華人居多的溫哥華西區,而選擇local白領階級多的Burnaby,讓我很早就把diversity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,而這也讓我生活選擇豐富許多。想跟台灣朋友去KTV喝酒唱歌?沒問題。想跟白人朋友去賽車?隨時可以抓到一把人。要打曲棍球?甚麼膚色的朋友都找的到,人多到可以打全場外加替補...

人在江湖身不由己,我們真的很難選擇工作夥伴,甚至連被派到哪都不見得有太多的選擇。我寧願全世界都找的到願意讓我睡沙發的同學,也不願意隨時在上海都有10個人找我去喝酒但其它地方卻找不到人。再者,我不知道我未來會是在regional HQ或總公司,但不管如何,我一定都必須面對各個不同區域的經銷商和總代理、媒體的需求。Again,早死早超生,早點讓自己具有與任何人合作的能力,早點取得職場上的優勢。

最後,稍微提一下選校這件事。我雖然也有申請美國學校,但我從來沒考慮事先去看看(畢竟也算熟了...)。我讀Kellogg的表弟是很建議要去,而對於美國不熟,又有申請美國學校的同學來說,我認為非去不可,至少可以與歐洲學校/環境做為比較。如果你申請的是ESADE,以前又沒在歐洲待過,那一定要參加學校的Open Weekend(開放給applicant/admitted students)。雖然飛Barcelona有點麻煩,也不便宜,但這畢竟是有可能會生活一年到兩年的地方,3~4萬的機票,加上約800歐的住宿/開銷費跟讀MBA的投資比,只是九牛一毛。如果你不會拿自己資產開玩笑亂買一間完全不瞭解的公司的股票,那也更不應該拿自己的未來開玩笑吧?我相信,在那邊走跳一個禮拜,跟學校從上到下都哈拉過一遍後,你自己心裡會有譜這個學校到底適不適合你。但,在這之前還別先太快下決定,不要因為「西班牙」、「沒聽過」等等不太成立的理由,就把學校刪掉。

選西班牙、選ESADE,對太多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選擇,但對我而言,卻是對我未來最有利益的選擇。


*一般來說歐洲MBA的GMAT分數都會比美國的低,但工作經驗會比較多一點。以ESADE來說,我記得之前的平均好像是670上下,排名類似的Duke、Michigan等大約都在700左右。當然,不只是要看平均,也要看分數的range... 有些學校如Duke、ESADE等沒有把數字看那麼重,range會比較寬一點,有些則range很小。學校有沒有很care成績,在這裡大概看得出一點。

5 comments:

  1. "選西班牙、選ESADE,對太多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選擇..." 我有預感即使到畢業之後還是一直會被問這個問題,無論如何選擇自己想走的路才是最重要的囉!:P

    ReplyDelete
  2. Hi,坚信你自己的选择是没错的!!!我在ESADE读Master of Marketing+CEMS的program.今年夏天在葡萄牙实习。现在在哥本哈根交换。我很Enjoy在ESADE的学习生活,并也对我的未来充满信心。当我辞职选择去ESADE读Master的时候,周围也都是不解的眼神,反对的声音。我相信选择ESADE的学生,都是不想走寻常路的。祝你MBA生活愉快!!!痛并快乐着吧:)

    你可以在Linkedin上找到我哦~~~Anqi Huang. 我们以后可以多多交流哈

    ReplyDelete
  3. Anqi, just added you :)

    Glad you liked the life at ESADE. ESADE確實是很多想走自己的路的學生

    ReplyDelete
  4.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.

    ReplyDelete
  5. Sunny 您好
    由於目前規劃於今年底申請歐洲MBA, 想要多瞭解ESADE MBA的課程及學校生活,不知道能否和您請教,謝謝!

    ReplyDelete